牛肉的色泽是衡量其新鲜度、品质和消费者吸引力的核心视觉指标。通过科学仪器对牛肉颜色进行量化分析,能够准确判断肉质状况,为品质控制和分级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将详细解析正常牛肉的Lab值范围及标准测量方法。

一、正常牛肉的Lab值范围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与多项研究,正常牛肉的颜色参数在Lab色彩空间中具有相对稳定的范围。Lab颜色空间由三个维度组成:L值代表明度(从0黑色到100白色),a值代表红绿度(正值偏红,负值偏绿),b值代表黄蓝度*(正值偏黄,负值偏蓝)。正常牛肉的具体Lab值范围如下表所示:

研究表明,当牛肉的L值介于34-40,a值介于12-20时,通常对应最佳感官评分,此时肉质呈现新鲜的樱桃红色,最受消费者青睐。若牛肉宰后24小时的pH值落在5.5-5.9之间,通常认为其品质正常 。黑切牛肉(DFD牛肉)则因极限pH值较高(通常大于6.2),其a*值(红度)会明显低于正常牛肉,可能低于10,甚至低于8,且色泽发暗,货架期较短 。
二、牛肉Lab值的标准测量方法
准确的测量需要规范的流程和合适的工具,以下是核心步骤与要点。
1. 测量仪器选择
专业的色差仪或分光测色计是首选工具。这些仪器通过模拟标准光源照射肉样表面,并分析其反射光的光谱成分,最终计算出精确的L、a、b*值。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仪器应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
2. 样品准备要点
取样部位:标准测量通常选择第6至第7肋骨间或第12至第13肋骨间的背最长肌横切面。此部位肌肉均匀,代表性好 。
样品处理:肉样表面应平整,修去明显的筋膜和脂肪。测量前,需将肉样在0-4℃的冰箱中恒温放置一段时间(通常约30分钟),使其肌红蛋白与氧气充分结合,肉色趋于稳定 。
样品状态:如需测量特定状态下的肉色,应明确记录,例如是宰后特定时间(如24小时)或是经过特定排酸工艺后的肉样 。
3. 测量环境与流程控制
仪器校准:每次测量前,必须使用随附的标准白板和黑板对色差仪进行校准,以消除系统误差 。
环境光线:测量应在光照均匀、无直射光干扰的环境中进行,推荐光照强度不低于660勒克斯 。避免在日光灯频繁闪烁或色温不稳定的环境下操作。
测量操作:将仪器测量口径垂直、紧密地贴合肉样表面,防止环境光进入。在同一个样品的不同位置至少测量3次以上,然后计算平均值,以获取更具代表性的数据 。对于表面不均一的样品,可适当增加测量点数。
数据记录:详细记录每次测量的L, a, b*值,并备注测量时间、样品信息、仪器型号及环境条件,以便追溯和分析。
三、影响牛肉Lab值的关键因素
理解影响牛肉颜色的因素,有助于合理解读测量数据。
品种与年龄:不同牛种(如黄牛、水牛)及其年龄会导致肌红蛋白含量和肌肉结构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基础色值 。
屠宰与处理:宰前应激、宰后冷却速度及排酸工艺都会显著影响肉的pH值和颜色表现。规范的排酸(在0-4℃下冷却)有助于形成稳定的氧合肌红蛋白,使肉色鲜红 。
贮藏时间与条件:随着贮藏时间延长,牛肉暴露于氧气中,肌红蛋白会逐渐被氧化,导致a*值下降,颜色变暗。不当的贮藏温度会加速此过程 。
包装方式:真空包装肉因处于无氧环境,呈暗红色;高氧包装肉则能更长时间保持鲜红色。
四、Lab值与牛肉品质的深层关联
牛肉的Lab值不仅是颜色指标,更能间接反映其他重要品质。
与pH值的关联:黑切牛肉具有高pH值(>6.2),其L值和a值通常显著低于正常牛肉,色泽暗沉 。
与保水性的关联:L值异常高的肉(如PSE肉)通常保水性较差,汁液流失严重。而正常范围内的L值与良好的系水力相关 。
与消费者接受度:研究表明,当a值处于12-20区间,L值在34-40区间时,牛肉的视觉接受度最高,是品质优良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