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份印刷油墨人工调色教程,结合了专业经验和实际操作要点:
一、调色前准备
1. 明确需求
接到客户色样后,详细了解颜色要求、印刷工艺(如实地、网线、特殊材质)及用量需求。
2. 选择调色材料
根据油墨类型(如胶印、丝印、UV油墨等)和工艺要求,选用合适的原色墨、冲淡剂、白墨等。优先使用原色墨,避免复色墨导致颜色暗沉。
3. 准备工具
准备带刻度的铜吸墨管、分析天平、玻璃板、硫酸纸、刮片工具等,确保工具清洁无残留。
二、调色步骤
1. 分析色样
观察色样色相、明度、饱和度,判断主色、副色及可能的组合。例如:
黄系色样偏赤或偏蓝?
赤系色样偏黄或偏蓝?
青系色样偏赤或偏黄?
2. 预估配方比例
根据经验或色谱查询,初步确定主色和辅助色的比例。如调配黄灰专色,可能黄墨、黑墨和冲淡剂比例约为2∶1∶2。
3. 逐步调配
深色专色:先加入主色墨,再逐渐添加辅助墨,避免使用过多原色墨导致颜色暗沉。
浅色专色:先加入冲淡剂或白墨,再逐渐添加原色墨,确保色相准确。
每次添加后充分搅拌均匀,用刮片在标准纸张上测试色样,与目标色样对比。
微调优化
若色样与目标色有偏差,根据色相环原理调整:
色相偏移:添加少量补色墨校正(如绿相太重加红墨)。
饱和度不足:减少冲淡剂用量或添加少量原色墨。
明度问题:增加或减少冲淡剂、白墨。
4. 记录与验证
调色成功后,记录配方比例、油墨品牌、纸张类型等信息。用标准光源(如D50光源)或朝北自然光再次验证颜色准确性。
三、注意事项
1.控制油墨种类
尽量减少油墨种类,避免复色墨过多导致颜色不稳定。
2. 纸张一致性
调色用纸与印刷用纸应一致,避免因纸张吸收性不同产生色差。
3. 墨层厚度影响
墨层薄颜色浅、亮度高,实地印刷与网线印刷的墨层厚度不同,需针对性调整。
4. 环境因素
调色环境光线应稳定,避免不同光源干扰颜色判断。
5. 成本与质量平衡
考虑油墨成本和印刷质量,合理选择油墨类型和配方。
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和对色彩的敏感度训练,可逐步提高人工调色的准确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