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能达的发展史-单反相机和镜头讨论-蜂鸟摄影论坛
全球纺织采购供应链色彩解决方案商——天友利,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顶尖零售商和服装品牌厂家选择天友利作为自己的优选或共选色彩技术提供商。产品涉及行业:塑料、 涂料、 纺织、 汽车、 化妆品、 数码影像、 印前 、印刷、 油墨、 色觉测试、 包装等。日本KONICA MINOLTA(柯尼卡美能达)便携式色差计.
美能达发展史
日本美能达公司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1928年初夏。地点是法国巴黎的一家工厂。当时,后来美能达公司创始人的田岛一雄才28岁,他首次出国公差,带表其父亲的进出口公司田岛商店去欧洲做接洽业务。田岛一雄随同日本国政府资助的贸易考察团来到了欧洲,该团此行的目的是推广日本的丝织品。就在访问巴黎一家专门生产优质光学仪器的工厂时,田岛一雄突然产生了在日本生产同类产品的年头。那时,有人认为这种想法不切实际,结果,这反而激起了田岛一雄的雄心壮志。美能达―-后来成为全球一个著名品牌的公司,就是由初始这样的一棵种子并逐步进入萌芽状态的。
田岛一雄回到日本后,遇到了两个德国人―-希利文和纽曼。希利文在神户住过一段日子,主要经营德国货物业务。纽曼则是的工程师,对制造光学仪器很有经验。他们得悉田岛一雄打算进行光学仪器制造业等。便主动向他提议组建联营公司。这两个德国人希望能够得到协助,在日本创立生产照相机公司,而田岛一雄正是协助他们的理想人选。田岛一雄起初打算与他父亲的公司合作,可他父亲并不赞同,于是田岛一雄决定和德国人合作。1928年11月11日公司正式成立,员工有30人,公司命名为“日德写真机”商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美能达在创业的初始阶段,对德国光学科技的倚仗。当时的日本摄影器材市场,被莱卡等德国摄影器材商店称霸,而全日本仅有两家照相机制造公司,除日德写真机商店外,另一家就是现在的柯尼卡公司。美能达在创业之初所成立的这家小公司可谓生不逢时,日本在经历了1923年的东京大地震后,市场一片萧条。“日德写真机”商店成立一年后,全球又陷入了经济大萧条中。田岛一雄后来非常感慨地描述了当年的艰难:我们的公司就像一只小船,正好在风暴中起航。
美能达的第一件产品是“Nifcalette”照相机。这是1929年3月初制成的这款暗箱式的照相机,采用了德国进口镜头和快门,一个胶卷可拍8张。起初每天只能生产一架,这与今天的产品与产量相比,当然是不能比的。过了不久,约三四个月的时间后,工人们掌握了技术,积累了经验,产量提高到了每月100架。在大萧条的背景下,从1930年至1931年初,美能达相继推出了其它型号的新相机。这一过程中,美能达的生产还受到了劳工问题和罢工的冲击。
“美能达“这个名称,早应用在1933年前面世的新款相机上。“美能达”(Minllta)的读音跟日语中“成熟稻田”(minoruta)相近。在竞争激烈的照相机制造行业中,这个名字对公司员工颇具安慰激励之效。田岛一雄后来回忆说:家母常用一句日本古训劝勉我:成熟的禾穗腰弯得低。这就是说越是成功,越是应该谦卑。我选取美能达这个名字就是这个意思。此外当时工厂设在大阪市郊区,附近就是稻田,这也给我一点灵感。不过美能达这个名字还有一个妙处,就是:“Machinary
and Instruments Opical by Tashima”(田岛光学机器工具)的缩写。
美能达照相机日益受到摄影爱好者们的欢迎。不过,在美能达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则是美能达的下一个新产品vest相机.该产品于1934年1月推出并上市发售。在当时,日本的许多公司往往是靠产品采用崭新的设计而擂响战鼓,美能达公司也是这样。起初,美能达的员工面对一个难题:用来制作照相机暗箱的外国羊皮供不应求。却没有其它材料具备同等弹力和韧性。美能达的工程师只有硬着头皮,抱着试一试的心理,采用合成树脂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硬质暗箱。结果不但成功了,而且使vest相机更容易对焦,售价也得以降低。这款相机在日本大受欢迎,进而连世界各地的摄影记者都开始使用美能达的相机了。美能达由于所推出的vest相机非常成功,所以公司进一步增添了生产设备、扩展生产规模,目的是发展多元化产品,同时也提高生产技术。美能达在1937年改组为这样的框架,公司也改名为“chiyoda”(千代田光学株式会社)。
1937年,美能达再次展露了科技创新的实力,推出了日本的第一部双镜头反光相机―minoltaflex。随着位于坂井镜头工厂的落成,公司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期,连同武库川、尼崎、土界等地的工厂在内,公司员工总数量已达1,000人左右。美能达从一家小小的公司,已发展到了颇具规模的照相机制造厂,生产的照相机产品在日本及世界各地普遍受到欢迎。美能达在经过了第一阶段充满希望的发展后,在第二个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主要生产双筒望远镜和其他精密光学仪器。为适应新的生产要求,伊丹(itmai)厂房于于1942年开设,专业生产光学玻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展开了艰巨的重建工作。1946年,日本各地尽是荒凉景象,美军进驻日本,大阪市的工商区域一片断壁残垣。美能达靠在饱受轰炸的厂房中,挖开瓦砾,找回库存的基本零件(部份零件遭战火烧毁),才推出了日本战后第一款新相机Semi III。1947年,Semi III又成为战后日本的第一部出口相机。当时的定单仅为170部,美能达却掀起了一股推销热潮,其结果出乎意料的成功。与此同时,美能达开始生产第一种加膜镜头。
美能达在踏入第三个10年时,日本仍然是满目疮痍,基本设施毁坏严重,国民士气低落。日本逐步收拾残局,并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美能达在1948年已基本恢复元气,并着手研制优质相机。当时,德国徕卡35毫米相机堪称设计典范,若干日本相机厂均以此作为其名下的蓝本,而只有美能达研制出极富创意的相机
前苏联于1957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并绕地球运行揭开了太空时代的序幕,人们的注意力转向星空。美能达也向天空开始发展,在1958年建立了日本首座天文馆,开创了充满刺激的新纪元。当年也是美能达照相机业务的里程碑,因为在这一年里美能达开始了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生产,第一种产品便是SR-2型照相机。同时,美能达在美国的业务也蒸蒸日上,到了1959年,美能达在美国纽约市成立了第一家海外附属公司Minolta Cororation.
美能达既然在光学仪器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就很自然地向办公复印机市场方面开始发展。1960年,每年达推出的一款复印机Copymaster。当时,美能达向办公仪器市场发展的影响力尚未完全显露出来,但这在美能达的发展历史上确是第二次开发潜力庞大的市场,为日后在办公仪器市场迅速占据主导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终于,在短短的20年间,办公仪器成为美能达业务中一项与相机业务并驾齐驱的第二大支柱。
美能达于1966年推出的相机Uniomat,是第一部由日本制造的具备程序快门的照相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制成功的程序式自动曝光系统,使美能达相机在全球各地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美能达的HiMatic相机就装备了这种程序自动曝光系统,所以大受欢迎。
正在这时,美国宇航员约翰格林上校一心想找一款世界上性能可靠操作简便的照相机,,这位宇航员选中了由美能达设计制造的小型照相机HiMatic,并把它带上太空用于科研摄影。美能达相机在1962年随同第一位美国宇航员升空,并环绕地球运行(带上太空的这部照相机是经过特殊处理,被磨去机身的若干部分,以减去重量)美能达亦随前苏联“友谊7号”太空船遨游太空并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这些照片相继刊登在世界各地报纸的头版上。
1962年,美能达进军数据检索业务,创造出401S型缩微胶片的读数打印机。这是美能达众多便捷的显微仪器中的第一项产品,并开创了今日电脑数据接口的新纪元。不久进入20世纪60年代的全盛时期。在这一时期,美能达在欧洲的业务发展迅速,1965年在德国汉堡成立了附属公司即现在的minolta gmbh,当美能达位于三河(mika-wa)的厂房落成后,办公仪器的业务进一步发展,该厂开始生产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索引功能的复印机。在照相机生产方面,美能达的经典之作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于1966年面世。SR-T101照相机不仅是美能达的第一架具备TTL通过镜头测光功能的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更创造了美能达专利的曝光补偿功能,这样拍摄时即使被摄主体背后有强光,通过照相机的背光曝光补偿功能进行曝光补偿,仍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美能达SR-T型照相机成为销售时间长的产品,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该系列的照像机的性能异常稳定而且价格合理。SR-T系列的照相机直到1981年才正式停产。
美能达为配合美国探索太空的计划,在科技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开发出了一种令人骄傲的新产品
深圳市天友利标准光源有限公司主营产品:标准光源对色灯箱、英国-美国标准光源箱、金属检测机、汽车检测光源、爱色丽X-Rite色差仪、镜头摄像头测试用标准光源、印刷行业用标准光源、电脑测色仪、分光密度仪、色卡、分辨率卡、色温照度计等光学仪器。